您好!欢迎来到北京老龄产业网~

手机站

App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孝老爱亲 > 孝老爱亲家庭

新时代·新市民丨协助父母支撑9口之家!彭浦镇居民张建英坚持60年孝老助亲

所属分类:孝老爱亲家庭 阅读次数:1345 发布时间:2024-05-24

今年7月1日上午,静安区彭浦镇洪泉居民区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 ,并特邀该居民区居民、静安区第二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张建英老人讲述60年如一日孝老助亲的故事。居民们纷纷赞扬说,张建英真不愧是她家和社区的“好大姐”。

图说:张建英在洪泉党总支举行的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发言 彭浦镇供图

照看同父异母6个弟妹

张建英生于1950年,从她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与命运作艰难的抗争。1岁那年,她的生母不幸因病去世。后来,她又因一次突发高烧,延误了治疗,造成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走路趔趄,常会摔倒。之后,父亲迎娶了继母重组家庭,继母先后生下3子3女。

张建英从10岁开始,就学会了做家务,照看同父异母的6个弟妹。所幸父亲对她十分关爱,这使她从小就萌生了一个淳朴的心愿,要当一个称职的“大姐”,协助父母支撑这个9口之家,将众多的弟妹抚养成人。

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张建英历尽了生活的艰辛。继母因患舌癌,手术后无法正常咀嚼吞咽,张建英除了每天操持繁重的家务,还要每天为继母煎汤熬药、将各种食物捣成半流质给她吃,常常是吃一半吐一半,喷得一地狼藉,张建英从不嫌弃,马上打扫干净。侍奉继母,一直到2010年继母去世,张建英精心照顾其长达50年。

她还数年如一日,主动精心照料年过8旬、身患多种恶性疾病的舅舅、舅妈。当他们住院时,马上赶到医院帮助就诊,拍片,化疗,配药并精心服侍,如今仍然每周3次上门,为年老体衰的舅舅、舅妈买汰烧。

图说:张建英(左)通过艰苦说服动员,使她所在的87号居民楼加装电梯成功签约 彭浦镇供图

在上世纪70到80年代,两个弟弟去黑龙江插队,张建英煞费苦心,为他们置办所有生活用品,还经常邮寄食物;小弟患再障性白血病,她赶去医院看望,照料,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妹患病住院,她白天赶去陪护,晚上就住在大妹家,次日再赶去医院照料一切。她呕心沥血操劳家中的大情小事,用一颗真诚的爱心,温暖着全家。

她说:“生活在一个家里,他们都是我的亲人,爱他们,帮他们,我一个都不能少。”她的言行,深深感动了众多弟妹,都尊称她是“我们的大姐”。60年里,张建英的精心付出,惠及了从老一辈到小一辈的6个家庭。

1980年,张建英的父亲去世,全家收入骤减,2个弟弟3个妹妹均未成家。张建英毅然将自己的工资和继母的工资合在一起,维持全家的开销。长年累月为全家操劳,这位大姐蹉跎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直到弟妹们都成了家,43岁的她才结婚。错失了最佳生育期的她,没有生育。

陪老人聊天帮配药、送饭

今年已71岁的张建英心,1988年入党,曾任上海压缩机厂的经济管理员。1997年退休后,张建英走出家门,将心中的大爱延伸到整个社区。

图说:11日,张建英(中)指着楼栋,告诉同楼的居民电梯安装的方位 朱锦华/摄

她是楼群支部书记,经常主动关心11个楼栋的居民,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她是“老伙伴计划”的志愿者,经常为结对的5名老人上门服务,陪他们聊天,解决生活中的难事。她平时不是帮楼里的老人去配药,就是去给隔壁楼里的孤寡老人送饭。疫情期间,她更是时刻牵挂着结对的老人,叮嘱他们勤洗手勤开窗,减少外出,出门一定要戴口罩。老人们都感激地说,她虽不是亲人,却胜似我们的亲人。

张建英居住的楼栋,老人比较多,迫切希望加装电梯。张建英四处奔走忙这件民生实事。作为居民区楼组长,张建英通过艰苦说服动员,使她所在的87号居民楼加装电梯成功签约,成为整个洪泉居民区首例加装电梯成功的表率。

张建英用一颗真诚的爱心,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她曾4次被评为彭浦镇“老伙伴计划”优秀志愿者,2次被评为彭浦镇优秀共产党员,还被评为闸北区优秀平安志愿者,静安区优秀共产党员。

    点赞

    收藏关注

    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