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北京老龄产业网~

手机站

App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年权益 > 利益诱惑

家有老年人的请注意!“线上诈骗,线下取款”,骗子专盯老年人

所属分类:利益诱惑 阅读次数:1936 发布时间:2024-09-20

“奶奶,我出事了!

我在学校和同学打架,

对方受伤住院了

现在需要10万块钱赔人家,

超过时间要拘留……

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我爸妈!”


近日

年过八旬的王奶奶接到一通电话

电话那头自称“孙子”

称自己打架伤人要赔钱给人家

否则要被拘留

一听孙子出了这么大的事

王奶奶“救孙心切”

急急忙忙准备好现金

准备交给前来取钱的“同学”

家人意识到不对劲

怀疑她正在遭遇电信诈骗

立即报案

民警赶至现场了解情况

王奶奶这才意识到被骗

此时

“孙子”又来电话了

“奶奶,钱准备好了吗,

‘同学’第二天来拿钱,给他就好了。”

掌握该情况后

在市区两级侦查中心的研判支撑下

警方立即安排警力进行现场布控

第二天上午

骗子到约定地点取钱时

被民警当场抓获

目前

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经审讯,“孙子”交待

他们在明知这是犯罪的情况下

没有经受住诈骗分子的高额佣金诱惑

充当了线下“工具人”

“接单”时会有专人联系

诈骗分子线上骗老人“私了”准备好钱后

他们就在线下见面取到现金后离开

或帮助诈骗分子将现金存进指定账户

或购买虚拟货币


“不见面”“不接触”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显著特征。但升级后的冒充熟人诈骗主要采用“线上诈骗+线下取钱”模式,一改过去“不见面”“不接触”的套路,嫌疑人直接与受害人面对面,拿走现金。

装“孙子”诈骗套路


01

寻找目标对象,锁定高龄老人

诈骗分子通过不法渠道获取高龄老人的个人信息,往往会选择孙子孙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利用“隔代亲”的心理特点实施诈骗。

02

伪装“孙子”“孙女”声音来电

诈骗分子在掌握老人的信息后,会伪装孙辈的声音,由于高龄老人对声音辨识度比较差,故而听到对面喊“爷爷”“奶奶”以及孙儿的小名时,便放下戒备,不会产生过多怀疑。

03

捏造各种理由,迫在眉睫急需用钱

诈骗分子会通过各种比如“车祸需要医药费”“打架需要赔偿金”等各种紧急事件为由,营造紧张的氛围,并会以“别告诉爸妈”“怕爸妈责怪”等理由,阻断老人与家人沟通,并且催促老人尽快将钱转交给自己的“朋友”或“警察”,而这个所谓的“朋友”“警察”就是诈骗分子本人或同伙。

04

提前告知老人如何取钱话术

诈骗分子会提前教老人相关话术,应对柜面转账银行人员提问资金用途,防止银行工作人员察觉骗局。


警方提醒

身边人提醒

老年人的家属一定要定期向老年人宣传反诈知识,提高老年人识诈防骗的意识和能力;银行工作人员如发现老人独自慌张转账的,务必向其本人及其家人多加核实,或联系警方共同处置。


询问亲朋好友核实

老年人遇到难以判断真假的事情时,切勿急于作出决定,任何通过电话、短信,要求线上转账汇款或线下资金交易的,都应先询问身边的亲朋好友,接听电话后核实来电人身份;如声音无法辨别,可用亲友小名、生活习惯等较私密的问题提问验证。

    点赞

    收藏关注

    星级: